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9月8日)目录一、现实基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发展形势: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三、总体战略: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一)指导思想(二)战略主题(三)工作方针(四)总体目标四、主要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发展(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七)推进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八)推进终身教育开放互动发展(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十二)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十三)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十四)提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五、重点工程: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特色和品牌(十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十六)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工程(十七)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十八)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创优工程(十九)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二十)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二十一)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工程(二十二)姑苏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三)国际学校和海外基地建设工程(二十四)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六、保障机制:增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合力和活力(二十五)注重统筹协调(二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二十七)加强党的建设(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教(二十九)强化教育科研(三十)加快组织实施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7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苏州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本规划纲要。一、现实基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51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04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2年,率先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市在校学生125万多人,在职教职工近9万人。有幼儿园405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316所。有小学334所、初中189所,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有普通高中67所,其中公办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高中,四星级高中达31所。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省三星级职业学校8所,省第2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7页高水平示范性(四星级)职业学校7所。有普通高等学校20所、独立学院4所。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台商子女学校1所。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5.2年。具有苏州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苏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体现在: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秉承吴文化“崇文尚教”传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第二,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第三,坚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品牌;第四,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学历、能力同步要求,整体提升;第五,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善于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方式。二、发展形势: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将处于深刻变化之中,知识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