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后评价评分方法(试行)一、为进一步深化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量化评分,引入项目排序机制,研究制定本方法。二、本方法依据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试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细则等制定。三、本方法适用于勘探、开发、管道、炼化、销售、地下储气库、安全和环保等投资项目,其他项目参照执行评分主要在独立后评价综合评价部分进行,企业自评价可参照执行。四、后评价项目评分方法遵照科学、客观、公正、可比原则。五、评分体系由指标和要素两个层次构成,每个指标由若干要素构成。指标包括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经济效益、影响与持续性等五方面,突出投资有效性、程序合规性、管理规范性和目标实现程度等方面,注重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通用指标和专业特点相结合。每个要素根据项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项目类型对应指标中的要素构成略有差异。七、指标和要素术语定义采取引用和定义两种方式。一是引用国家、行业、企业规范中的术语;二是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对后评价指标和要素定义。八、指标和要素评分根据其重要性等设有不同的权重系数,指标权重之和等于1,每个指标中要素权重之和等于1。不同类型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经济效益、影响和持续性五个方面指标权重基本保持一致。九、评分按要素评分、指标评分和综合评分三个步骤进行。要素评分是按照规定标准和方法给出分值,指标评分是要素分值加权和的计算分值,综合评分是指标分值加权和的计算分值。十、要素评分标准根据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项目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综合统计和后评价成果确定。十一、要素评分方法采用计算法、差减法和定性描述法三种模式。其中,计算法是通过要素公式计算值与要素评分标准对比得出要素分值;差减法是通过要素与要素评分标准对比的差异确定要素分值;定性描述法是通过评价1结论与要素评分标准对比确定要素分值。十二、要素评分采用10分制,加分情况下评分上限仍为10分,扣分情况下评分底线仍为0分,分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十三、根据综合评分分值,按照10分制标准,划分项目的优、良、中、差等级,评分≥9分为优;9分>评分≥8分为良;8>评分≥6分为中;评分<6分为差。十四、本方法由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表:1.勘探项目后评价评分表2.开发项目后评价评分表3.炼化项目后评价评分表4.管道项目后评价评分表5.销售项目后评价评分表6.储气库项目后评价评分表7.安全项目后评价评分表8.环保项目后评价评分表2附表1勘探项目后评价评分表1.勘探项目后评价评分表指标要素要素权重要素评分要素得分指标评分指标权重指标评分一、目标实现程度1.探明可采储量0.60.22.控制和预测储量0.4二、前期工作(勘探部署)1.资料完备性0.20.22.程序规范性0.23.部署合理性0.24.部署调整必要性0.25.风险认识与规避0.2三、物化探工程1.管理规范性0.40.12.工程量完成情况0.23.工程质量控制程度0.24.技术适应性0.2四、钻探工程1.管理规范性0.40.12.工程量完成情况0.23.工程质量控制程度0.24.技术适应性0.2五、投资与效益1.投资控制程度0.30.22.工程成本控制程度0.33.勘探效益指标0.4六、影响与持续性1.环境影响0.20.22.资源接替性0.23.储量升级潜力0.34.储量开发潜力0.3综合得分1.032.勘探项目评分标准指标要素要素定义要素评分标准一、目标实现程度1.探明可采储量指在后评价时段内,项目获得国家储委审定的新增油气探明可采储量。通过可采储量完成计划的符合率进行评价。符合率=(完成/计划)×100%。符合率≥100%,评价为优,评分10分;符合率每降低1%,减0.1分。2.控制和预测储量指在后评价时段内,项目获得股份公司审定的新增油气控制、预测储量。通过控制、预测储量完成计划的符合率进行评价。符合率=控制符合率×0.6+预测符合率×0.4。符合率≥100%,评价为优,评分10分;符合率每降低1%,减0.1分。二、前期工作(勘探部署)1.资料完备性指项目前期工作应归档的报告、审查意见书、批复文件等。依据决策资料的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