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国际贸易和金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简史。2.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和特点,主要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能力目标:1.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2.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全球经济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差异,树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贸易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衡性。教学方法利用课文插图来了解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运用图表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合理状况。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1)图7.34——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2)两类国家的国际贸易比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商业贸易活动是人类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关于商业,我们在前面几课中已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贸易呢?这个概念实际上在初二地理第四册就已经讲到:商业和贸易是一个意思,有时俗称“做生意”或“做买卖”。国家与国家之间做生意,就叫国际贸易。而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就叫国际金融。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国际贸易和金融。第七节国际贸易和金融(板书)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板书)(教师引导、分析、讲解)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自“地球村”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缩短了许多,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来了解(或在课文中找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教师说明)国际贸易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国际金融是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这两种经济活动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使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承转:世界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下子就达到今天这个水平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表7.4来分析、思考:(1)全球经济联系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关系?(2)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联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分析、归纳)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进行经济联系。从一五世纪到现在的几百年来,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都会大大推动和促进国家、地区间的贸易发展,从而加强了全球经济的地域联系。表中所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分别对应于一五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三次技术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即新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也使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在种类和数量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各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承转、过渡)同学们先来阅读一下7.32、7.33两幅图,了解一下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板书)1.交易范围(板书)(教师分析、说明)课文中7.32、7.33两幅图实际上是两幅照片。第一幅照片反映的是1996年非洲肯尼亚的首都内罗华举办的一次国际花卉贸易展销会的一个场景。图中展现了鲜花优良品种展销厅里咨询、交易的情况。图中的展销会是经营服务型贸易中心,投资者既可以自营一部分商品批发业务,同时又可为参加交易的单位提供多种有偿服务。第二幅照片是日本际书展的情景。图书展览是一种服务型的贸易中心,这类贸易中心的投资者不直接进行商品的批发业务,而专为参加交易的各单位提供展出商品、洽谈业务的场所,除此之外,还提供有关商情信息、业务咨询等多种有偿服务项目。通过这两幅图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商品的交易,还包括商业信息的交易。(承转、过渡)国际贸易的范围广泛,并且在不断发展。但在不同性质的国家中,其贸易的品种和数量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92页的第3、4自然段,分析比较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差别(教师板书并打出表格让学生思考、填出)。2.两类国家的国际贸易比较(板书)出口商品进口商品近年来的变化格局分析发达国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