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头五年港粤合作的对策建议附录:广东省第三产业「十五」计划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五」时期是我省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进我省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指导全省第三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广东省第三产业「十五」计划。一.发展现状(一)特征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90年代以前,第三产业高速增长,所占比重迅速提高。1981-1990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比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幅高2.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5.7%提高到1990年的35.8%。第二阶段,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稳步快速增长。1991-2000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0%,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5.8%提高到2000年的38.5%(2000年为预计数,下同)。其中,「九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年增长率徘徊在8.6与11.0%之间。1、第三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0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3645.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5%。1979-2000年,我省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4.6%,比GDP增长速度约高1个百分点。2、传统流通行业仍居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继续较快发展。1999年,我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的27.3%和23.4%,流通部门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一半。「九五」前四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比同期第三产业增幅1.8个百分点(见表1)。商品市场繁荣,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取得进展。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1999年我省工业产品出口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5.4%,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38.9%。交通运输仓储业出现新的发展势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空运等的运输方式增长迅速,现代物流体系正逐步形成。3、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电信、文化、体育等新兴行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999年,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的13.4%、5.1%和2.5%,「九五」前四年年均增长分别达12.9%、12.3%和12.5%。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电信业和网络服务业高速增长,2000年广东省入境旅游人数6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40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4.52亿美元。社区服务取得初步发展,新兴的知识密集的法律、会计、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及设计、广告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表1广东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1995年1999年年均增长GDP5733.798464.3110.2第三产业1988.243178.699.1批发零售568.65866.8310.9交通运输427.81745.157.5房地产214.53426.6612.9社会服务236.44371.0711.9教育文化101.49161.5212.3卫生体育52.4479.0312.54、第三产业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领域已从改革开放初的饮食服务业和旅游业扩展到商贸、文化、体育、娱乐、旅游、卫生、教育、电信、科研、房地产等行业。1990—1999年,我省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67.5亿美元,年均增长26.2%。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率由1990年的20.6%扩大到1993年的29.9%,后缓慢降到1999年的23.3%。5、第三产业已成为我省新增就业的主体。传统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较大空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专业化、技术化的新兴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1999年,我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40.49万人,比1995年新增161.89万人,占同期全社会新增从业人数的66%。6、珠江三角洲成为全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心。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基础条件良好,经过近年的迅速发展,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在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七成以上。1999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9%。广州、深圳已成为具有相当国际影响的外贸基地。(二)问题与不足1、总量不足,结构欠优。目前,我省第三产业比重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超过60%),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1998年印度第三产业比重达45%),与现代化要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