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抢救药物一、中枢神经兴奋药1.尼可刹米(可拉明)【药理及应用】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微弱兴奋作用。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25~0.5g/次。极量:1.25g/次。【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失常、震颤及惊厥。2.山梗菜碱(洛贝林)【药理及应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用于新生儿窒息、吸入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3mg/次。极量20mg/日。【注意】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二、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副肾素)【药理及应用】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兴奋α-受体,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使血压升高;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粘膜或齿龈的局部止血等。【用法】(1)抢救过敏性休克:肌注0.5~1mg/次,或以0.9%盐水稀释到10ml缓慢静注。(2)抢救心脏骤停:1mg静注,每3~5分钟可加大剂量递增(1~5mg)重复。(3)与局麻药合用。【注意】(1)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心律失常,严重可致室颤而致死。(2)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慎用。备选药:间羟胺(阿拉明)2.正肾素【药理及应用】临床利用其强力血管收缩升压作用治疗各种休克(出血性休克忌用),以提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用法用量】注射剂:1ml∶2mg。静滴,一般用2mg稀释至500ml输液中,根据情况调整滴速。极量为25μg/分。口服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每次1~3mg,每日3次,稀释后服。【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引起血管剧烈收缩。(2)长时静滴、浓度过高药液外漏时,可使局部血管剧烈收缩。(3)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及出血性休克禁用,孕妇禁用。(4)切忌突然停药。3.间羟胺(阿拉明)【药理及应用】本品被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摄取后进入囊泡置换出去甲肾上腺素而发挥作用。适用于各种休克及低血压状态。【用法用量】注射剂:1ml∶10mg。肌肉或皮下注射,成人2~10mg/次。静注,成人0.5~5mg/次;静滴,成人15~1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以20~30滴/分的速度滴注,紧急情况静注0.5~5mg,继以静滴。【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大剂量可有头痛、头晕、神经过敏、震颤、心悸和胸部压迫感。(2)甲亢、高血压病、充血性心衰、糖尿病患者慎用。4.多巴胺【药理及应用】本品具有а和β受体激动作用,也能激动多巴胺受体。用于治疗各种低血压、心力衰竭及休克。【用法用量】注射剂:2ml∶20mg。常用量:静脉滴注,1次20mg,稀释后缓慢滴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偶有恶心、呕吐、心悸等,过量可致头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2)使用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3)室性心律失常、嗜铬细胞瘤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三、利尿剂速尿(呋噻米)【药理及应用】抑制髓袢升支的髓质部对钠、氯的重吸收,从而干扰尿的浓缩过程。用于各种水肿,降低颅内压,药物中毒的排泄以及高血压危象的辅助治疗。【用法】肌注或静注:20mg~80mg/日,隔日或每日1~2次,从小剂量开始。【注意】长期用药有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口渴、头晕、肌痉挛等;偶有皮疹、瘙痒、视力模糊;有时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听力障碍、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四、镇静药安定(地西泮)【药理及应用】镇静催眠、抗焦虑惊厥和骨骼肌松弛作用。用于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和抗癫癎,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用法】常用量:10mg/次。【注意】1.不良反应有嗜睡、眩晕、运动失调。2.慎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重症肌无力、青光眼、低蛋白血症、慢阻肺患者。【备选药】:苯巴比妥(鲁米那)五、镇痛药杜冷丁(哌替啶)【药理及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用于各种剧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用法】常用量:肌注25~l00mg/次,100~4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