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就必须加强同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并且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路子。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经济一体化”一词源于世界经济的范畴,以后被用于解释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联合。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市按共同的目标协调其经济活动、促进其经济联合的过程。按协调与联合的程度,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类:1.全面一体化。它是指区域内各省市经济达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充分融合。从区内看表现为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从区外看则表现为区内福利的增加高于区外福利的增加。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追求特定区域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实现主要靠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互动。功能性一体化是由经济活动本身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保证区域内省市经济整体性增加的过程。制度性一体化则是以一定的区域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一体化。两者相辅相成,即以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的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进而也为制度性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包括: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布局的一体化,城市主要经济功能的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政策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2.有限一体化。它表示区域内各省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妥协和有限的经济联合。从整体看,区内的经济正趋于融合,但融合程度不高;区内福利有所增加,可是有不平衡现象,福利的整体水平未必高于区外;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仅初具雏型,但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少;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制度性一体化尚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待字闺中”,等等。当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处于有限一体化的阶段。对照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限性。(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已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建设。但是在各地政府的主导下,市场体系建设的宗旨首先是保护和发展本地经济。因此,各种市场都呈现出很强的本地特色和相互分割的特征。即使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除证券、外汇、期货、黄金、钻石这样一些全国性市场以外,其他类型市场的运作范围也仅限于本市,而无法实现跨地区的整合。(2)长三角的产业规模比较大,等级层次比较高,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是产业一体化的程度却不高。由于竞争手段较为单一,长三角的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制造业。据调查,在相距不远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选择了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8个城市选择了石化业,12个城市选择了通讯产业等。(3)在长三角,尽管上海的经济中心功能较为突出,但由于某些功能的能级不高,功能的替代性较强,因此带有行政色彩的主要经济功能的盲目争夺依然存在,从而使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例如,除上海以外,南京和杭州都认为在本省或以其为核心城市圈中具有经济中心城市的一切功能;苏锡常和嘉兴湖州都将成为某一领域的制造业中心或工贸城市;宁波港、南通港、苏州港都在争做副中心港口,等等。(4)在经济运行方面,长三角的各城市在一定层面上有些协作与联合,但是,整个长三角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还是非一体化的。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是各自为政,区内货物的联运机制尚未建立,异地融资机制还不便捷,信息的互换仍不畅通等。(5)长三角在管理制度和政策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建立了15个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具体的办事机构——协作办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