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崇明三岛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实施《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发展规划》的第一个近中期规划,是指导崇明“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十五”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牢牢抓住各种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积极地探索一条符合崇明实际的发展之路,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一、建设成就(一)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五”以来,我县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5年,全县增加值预计达到88.5亿元,年均递增10.4%;财政收入完成24.4亿元,年均递增24.6%;实现外贸出口拨交额23.7亿元,年均递增11.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7亿元,年均递增21.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6.7亿元,年均递增5.3%。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综合经济目标,其中,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较快的增长水平。“十五”主要经济指标情况汇总表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值(亿元)实际年均增速预期年均增速完成情况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未能基本超额增加值53.957.862.570.179.088.510.4%10.0%√财政收入8.19.612.316.220.124.424.6%8.0%√外贸出口拨交额13.815.317.317.921.323.711.5%12.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09.310.412.019.024.021.7%1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13.113.514.215.616.75.3%6.0%√(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十五”期间,随着我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由期初的24.8%、37.4%、37.8%调整为期末的17.7%、45.2%、37.1%。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年均递增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增收。河蟹、蔬菜、果林、白山羊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继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6亿元,年均递增4.2%;“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3%。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加大,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14家企业被命名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一业特强”行业更加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修造船业等资源利用型行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2005年全县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02.1亿元,年均递增11%;完成建筑总产值79.4亿元,年均递增27%。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年均递增9.7%。生态休闲旅游业持续升温,“农家乐”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五年内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直接收入5.6亿元。交通、仓储、餐饮、商贸、金融等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住宅建设完成投资总额16.5亿元,开发面积累计达92万平方米。(三)城镇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时期,编制完成《崇明岛域总体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系统专业规划。编制完成了崇明新城和陈家镇等重点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平国家级森林度假区、绿华阳光生态示范区、前卫村和瀛东村生态示范村以及港东森林景观区等特色区域建设规划。崇明新城核心区开发全面启动。上海长江桥隧工程暨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正式开工。继陈海公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后,中段改道建设工程也竣工通车。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南通至崇明中双港220KV双回路电网工程竣工投用。南门、石洞口等多个客运码头实施改扩建工程,申崇车客运输航班密度不断增加,实现了24小时通航目标。全面建成14个乡镇和主要农场的光纤网,初步形成环岛光纤主干网,政府门户网站及公务网落成。崇明新城信息大楼、南门广场及多条骨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相继建成。(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果第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第二轮三年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崇明成为上海地区首个被国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