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燃料发电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2604号二〇〇九年二月武汉1工程内容及建设的必要性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工作目标,2007年5月18日沙市热电厂与湖北省经济委员会、荆州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电力公司签订了《关停拆除小火电机组协议书》,协议书要求在沙市热电厂异地扩建的2x300MW供热机组进入商业运行后两个月内关停并拆除老厂7号、8号和9号火电机组。根据国发〔2007〕2号《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支持按照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城镇集中供热规划,已落实生物质能来源、同步建设热网并落实热负荷的地区,将运行未满15年、具备改造条件的应关停机组改造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生物质能发电或热电联产机组。”沙市热电厂9号机组1998年投产,运行刚刚十年,运行状态良好,而且本身具备抽汽供热能力,能作为热力环网的紧急备用热源点,进行生物质发电改造,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经过对周边秸秆资源的调查和国内生物质发电厂的调研后,认为周边资源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国内秸秆直燃锅炉的设计及运行已经比较成熟,均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质资源丰富,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国家几位主要领导人曾多次批示和指示加强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利用。开发生物质能源将涉及能源开发、资源保护、农村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诸多利益。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燃料生产电力。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护国家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据权威机构预测,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的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得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得到资源化、产业化利用,由此创造的经济效益直接回馈当地农民。同时,由此形成的生物质资源管护、加工、储运、利用的产业链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将促进周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生物质能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将大大降低灰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也是我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合作机制,改善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行,内容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既能够使频临关停的电厂重获生机,解决职工的就业生活问题,又符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还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2工程概况及污染源分析2.1工程概况(1)厂址概况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郊,现有沙市热电厂内,沙市热电厂位于长江中游江段北岸的荆州市沙市区城区边缘,荆州市经济开发区内,在荆江大堤与长江之间。热电厂北依荆江大堤,南畔长江,并以子堤相隔;西临柳林四路,东与荆州化建公司水泥仓库相接。西北距沙市城区中心4.5km,距荆州城区10km。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现辖荆州、沙市二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三市,荆州是中国著名古都。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km。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荆州市全市土地面积1.41万平方公里,辖荆州、沙市2区,江陵、公安、监利3县,松滋、石首、洪湖3市;现有103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2850个村;总人口636万人。荆州市属酸雨控制区。(2)工程概况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东郊,现有沙市热电厂内,利用现有沙市热电厂的场地、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拆除现有九号炉,利用现有一台55MW抽汽式汽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