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通练五贬谪凄苦主题解说贬谪诗是指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都融入诗中。一、(2018·湖北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和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世俗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B.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C.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诗人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D.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使明年贬谪到更远的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已将岁暮,犹能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雪里看”翠竹,既具骚人之风致,又照应了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2.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二、(2018·临川一中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①杜审言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注①渡湘江: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于这次流放途中。②迟日:春日。③造次:匆忙。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渡湘江》是诗人在流放途中写的,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伤春、惜春的心情。B.“迟日园林悲昔游”写因眼前的春光回忆往昔的春游,“悲”从中来,着一“悲”字,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C.“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说明了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不醒”刻画出诗人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D.“边愁”是诗人因被贬谪到荒凉偏远的南方而产生的思念京国的愁绪,“客愁”则为诗人漂泊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愁。4.《渡湘江》中的“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两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岭①苏轼七年②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③。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注①作者被贬遇赦自岭南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到达虔州作此诗,时年66岁。②作者自绍圣元年一贬再贬,今重到虔州,计已七年。③江南:这里指虔州。④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形容毛毛细雨。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突出了“甘”之少,“长”与“少”的对比,揭示了人生苦痛多于甘甜的道理。B.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惫。C.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人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的宁静。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机。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又不乏瑰丽雄奇之美,比如“生”“鸣”“绕”“滴”几个动词为山景增强了气势,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