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ⅱ):测评方法第1页共9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3页第十章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可持续发展评价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用某一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不难,难的是要获得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明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第一节可持续发展评价论一、认识论的评价论从认识论出发的评价论认为,评价活动属于认识活动。评价只是认识上的反映,它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属性与评价者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评价活动的实质就是主体对客体属性是否满足主体需要这一客观关系进行反映。然而,人的需要不同于对需要的意识,它在本质上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人类的需要并非都第2页共93页第1页共9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3页能被自己意识到,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需要不能成为评价活动的出发点。利益是需要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它使人对能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对象的属性作出肯定的评价,利益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标准。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些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相互冲突。从需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各种需要对于处在一定状况下的具体社群所产生的作用在客观上是不一样的,所以各种需要是可以比较的。然而,在需要没有转化为利益时,人们就无法对没有进入意识的需要进行比较。需要转化为利益,人类需要的丰富性就转化为人类利益的丰富性。各种利益相互依赖,彼此从属,形成完整的利益体系,人在评价活动中必然会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根据自己的所处具体情况,权衡得失,选择某种利益作为评价标准。不同社群的需要与同一区域复合系统的属性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关系。人类选择评价标准的实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众多价值关系中,选择与某种人类需要相联系的价值关系作为评价活动反映的对象。二、基于认识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基于认识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以这样表述:可持续发展评价就是评价者对可持续发展系统属性与评价者可持续发展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即明确价值的过程。因此,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不同的地区具体表现为人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随着人类结构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历史发展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理想目标,在达到这一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人类总是根据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来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属性的意义。当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满足人类需要的评价信息反映到人的意识时,就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当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价值信息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时,就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通过上述可知,基于认识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往往会限制可持续发展评价活动的研究视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它应有的实际作用。因为这种基于认识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仅仅把评价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反映活动,而不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系统的当前的状态如何,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评价获得对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特征、运行规律的认识,使其具有预测、规范和纠正等实际作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不能是单纯的反映和判断等认识活动,它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能够揭示、发掘评价对象的本来面目,并能“改变现实事物”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再者,根据人的需要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系统属性的意义,可能会使人们在理解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过程中产生误解。因为正如我们一致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异常复杂的巨系统。面对这样的一个研究客体,人的理性的局限性往往会使人们有时无法自觉地判断自身的需要是否合理、是否被正确地意识到,能否对各种利第3页共93页第2页共9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3页益进行正确的比较,从而能够把握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如果人对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