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换。在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之前,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停留在战争与革命的水平上,战争与革命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在20世纪初分析那时候的形势得出的科学概括。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领导各国人民敢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抓住帝国主义战争造成的利于进行革命的良好形势,率先革命,从而诞生了苏联、中国、东欧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矛盾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时代主题发生变更,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没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致使他们国内外战略没有及时改变,从而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国力较量中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邓小平是我国率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领导人之一,邓小平提出时代主题是他批判继承发展我党和毛泽东战后国际形势理论而得出的,为正确了解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论断的来源和内涵,必须先了解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一)毛泽东对二战后形势的分析第一、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在20世纪60年代前,认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晚年,在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方面出现了偏差。毛泽东对二战后形势分析有非常丰富的思想。20世纪40年代二战刚结束,国际反动势力就挑起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鼓吹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毛泽东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实在准备世界大战,但世界民主力量超过了反动力量而且向前发展,必须也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在此判断下,中共勇敢地领导人民将新民主主义进行到底,建立了全国政权。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指出,战争危险仍然存在,但战争可能被制止,和平可以争取,我们应该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建设社会主义。但到60年代苏联走上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国际形势重新紧张,而且我国周边环境也日益恶化。在北面,中苏关系矛盾发展,苏联制造我国北部的战争和摩擦,我国北部边境不安全。在南面,美军介入越南战争,把战火烧到了印支半岛。在东南沿海,美军驻在台海不走,支持台湾国民党势力对大陆的沿海进行骚扰。在中南部,中印关系持续紧张。面对这样严峻的国际周边形势,毛泽东对战争爆发的危险看得过于严重了,他一度提出战争不可避免,迫在眉睫,因此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第二、再认识战后国际矛盾和战略力量对比上,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中间地带的观点。毛泽东针对当时美国散布的反苏战争的流言,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清醒看到美国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以次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亚、非、拉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世界。在此判断下,中国不仅对发展亚非拉国家关系持积极态度,也对发展改善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给予重视。在此时期,中国打破了美国对国的封锁,在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外交关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1964年1月,中法实现建交,中日民间外交也取得很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把中间地带思想发展为三个世界战略。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都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多,亚洲出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拉美也是。三个世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