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五十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时间:月日1.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由此表明他()A.否定党派运动B.主张国共合作C.倡导国民运动D.厌恶政权更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从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党派运动没有发动群众,所以不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故否定党派运动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1916年中共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只有民众参与到政治运动中才能使各种运动发挥其改变社会状况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陈独秀厌恶政权更迭,故D项错误。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革命,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切入点,并非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方向变化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题干所给信息无法体现这一点,故D项错误。3.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这一观点()A.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斗争B.说明国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C.与民主革命的思想基本一致D.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不是革命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说明国人的政治觉醒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材料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其思想严重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推翻了”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4.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李大钊的思想。材料突出的是中国文明借鉴西方文明,而不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突出了中国文明借鉴西方文明,并没有突出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古代文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可知,其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故D项正确。5.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学生社会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故A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有所增强,但究其主要原因,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结果,故D项错误。6.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