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成都高三摸底)(22分)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年议会改革方案)(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10分)材料二克里采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但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4分)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2.(2014·湖北孝感五月摸底)(12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阅读材料: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逻辑严谨;总结准确完整。)【答案】答案:示例:①从护照上的文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6分)②从护照的签发数量来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4分)③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1分)④总结: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