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39理性之光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选择题1.(2018北京海淀二模,21)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进步。该书的编撰反映了()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C.工业革命推进印刷技术发展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答案A解析材料《百科全书》和“人类具有可完善性”分别体现了科学和理性,故A项正确;据材料“1751年到1772年”可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没发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了《百科全书》的内容和规模,无法推断印刷术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百科全书》的内容而不是《百科全书》的销售市场,故D项错误。2.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否定君主政体,故A项错误;为新教做舆论宣传的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不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伏尔泰借用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来反对西方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是借古讽今,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伏尔泰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不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惠州二模,33)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可知孟德斯鸠相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受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4.(2018东北师大附中三模,33)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洛克C.康德D.卢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伏尔泰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自由;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洛克为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分权,故B项错误;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结合材料“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可知其与康德的主张相吻合,故C项正确;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提倡社会契约理论;他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私有。故D项错误。5.(2018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33)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这表明卢梭认为()A.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B.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C.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D.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答案D解析材料“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表明权利转让是为了安全,无法体现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与材料“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与材料“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不符,故C项错误;“人们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体现的是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安全,也是对人自由的约束,故D项正确。6.(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