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马鞍山市高三质检)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解析:(1)图中显示有月份和日数信息,据此比较差异即可;结合材料可知,雷电的发生与对流强弱、积雨云有关,则与当地气温、湿度有关。(2)预防措施可从防御和监测两方面分析。答案:(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较北方多,雷电日数较北方多。南方较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对流旺盛;湿度大,雨季长。(2)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识和能力,贯彻防雷政策法规(如雷电天气时减少使用手机,避开水面及其他空旷的场地等);加强雷电的监测、预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如安装避雷设施等)。2.(2013·山东潍坊高三模拟)夏季风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夏季风的前沿就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位置,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图中材料,指出1986年江淮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2)针对该种自然灾害应采取什么工程性的措施加以防御?解析:(1)江淮地区即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范围,大致纬度在30°N至35°N之间;图中显示从6月16日至8月1日期间,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基本在江淮地区,说明雨带位于此位置,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是工程性措施,按此范围回答即可。答案:(1)洪涝灾害。锋面雨带从6月16日到8月1日始终徘徊在江淮地区。且8月上旬之后,雨带又迅速退回到江淮地区,雨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多。(2)修筑堤防,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在重点保护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工程(或滞洪、蓄洪工程)。3.(2013·阜阳颍河中学高三月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三种气象灾害分别是什么?(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哪个地区?试说明理由。解析:从图中“春季灌溉用水多”可知该地有春旱,结合“冬季风强盛”和“接近沙源地”可知该地为华北平原地区。从图中各部分的相关性可知甲、乙、丙分别是春旱、寒潮和沙尘暴。答案:(1)春旱、寒潮、沙尘暴。(2)华北平原。当地有春旱、冬季风强,接近沙源地,降水变化大。4.(2013·宣城高三模拟)狮泉河盆地风速≥17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青藏高原西北侧狮泉河地区,受大风影响天数多(113.4天/年),且图例中反映该地区地表沙砾沉积物多,分布广,地表植被稀少。因而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为风沙。第(2)题,防御风沙的措施包括非工程性和工程性两方面:非工程性强调监测预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工程性应从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等方面考虑。答案:(1)风沙(沙尘暴或沙尘)。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2)①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②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③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④设置沙障;⑤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