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河下游河道拓宽改造工程(第I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概述1.1编制说明经过对施工现场的仔细踏勘,依据设计图纸和我公司现有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的实际施工能力,认真编制了本工程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以及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目标等,并根据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重难点,制定了各项行之有效的技术及管理措施,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资源投入计划和施工方案。1.2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0)《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11)我单位现有施工水平、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科技进步、施工能力和资源配置等施工要素;(12)现场踏勘及对周围环境调查所获得的资料;(13)东门河下游河道拓宽改造工程(第I标段)施工图设计资料;(14)国家、行业及当地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地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15)本单位的资源优势及建设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能力、科技成果及本单位劳动定额等。1.3编制原则(1)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2)综合考虑本工程的规模、特点,充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科学、合理、经济、按期完成施工任务;(3)投入的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资源考虑适度的富余;(4)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安排各工序的施工,实行动态管理,均衡生产;(5)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组织、技术创新使得成本最优,进而使得工程自始至终保持质量、成本、安全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福建省海鸿集团有限公司-1-东门河下游河道拓宽改造工程(第I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福清市区,项目起点位于东门街和江滨交叉口,沿着东门河往下游,终点在瑞云排涝站附近(地理位置详见施工图所示)。东门河现状由暗涵和明涵两部分组成,在道路桩号K0+000~K0+065现状东门河为暗涵,桩号K0+065~K0+230现状东门河为明涵,但是明涵上面搭盖了村民院子建筑等。东门河现状宽度约3.0米,经过拓宽改造之后净宽达到10.0米。东门河拓宽改造需先对明涵上的院子建筑以及由于东福建省海鸿集团有限公司-2-东门河下游河道拓宽改造工程(第I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门河拓宽改造而影响到的建筑进行拆除,确定现状河道驳岸的准确位置,然后再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施工过程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待两侧围护桩施工完形成对撑之后才能对现状河道进行清淤和开挖,河道清淤开挖至设计河底标高之后进行上部顶板浇筑。东门河拓宽改造工程(第Ⅰ标段)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箱涵分三部分,东侧箱涵接现状南北向跨江滨路的箱涵,箱涵宽5.0米,接口处箱涵内底高程按规划采用6.3米(现状实际开挖如大于6.3米。应按实际修改),底标高为3.7米(如实际小于3.7米。应按实际修改)。西侧箱涵根据东门街改造工程可采用净宽7.5米箱涵,标高按照《福清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报告》。北侧箱涵为江滨路连通箱涵,箱涵宽度采用净宽2.0米。(2)基坑支护施工河道桥梁:东门河桥(一块变宽度及其下部结构和基坑支护)。2.2村道设计技术标准(1)村道技术标准:道路等级:等外路设计车速:15公里/小时路面设计载荷:标准轴载BZZ-100(2)村道总体概况:标准路段车行道宽度7.5米,局部困难路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两侧采用透水砖铺筑至构筑物边缘,根据居民交通出行方式设置三面坡缘石,根据道路中线设置超高加宽,起点路段考虑新建板块宽度搭接的问题,破除交叉口搭接段的水泥板。本次村道改造平面设计遵循现状河道走向,人行道宽度修筑至构筑物边界,人行道路缘石与车行道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