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选B。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在许多国家,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B.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发糖尿病C.糖尿病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D.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解析:选A。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A选项不正确。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可引发糖尿病,B选项正确。血糖升高,可增加心脏负担,因而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C选项正确。通过适量运动消耗葡萄糖可降低血糖,起到防控糖尿病的作用,D选项正确。3.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解析:选C。由于该同学处于发热状态,此时应表现为汗液分泌减少,而腹泻时机体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会减少,B项错误;A项中,呼吸、心跳加快正确,但心肌细胞中ATP不会大量积累,因为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消耗加快且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C项正确,发热状态时与病前相比,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物质分解速度加快,代谢增强;D项错误,发热状态下糖元合成减少。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选D。从图中可读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颤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选C。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6.(2011年高考安徽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解析:(1)当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的尿液增多。一段时间后,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2)神经细胞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