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5页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前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桂”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编制《广西“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重点,对于推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编制,是我区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其他专项第2页共55页第1页共5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5页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节产业基础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一、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种蔗-制糖-造纸(酒精)-肥料(肥水),种桑-养蚕-造纸(制板)、蚕沙-沼气-有机肥-提取叶绿素,蚕蛹食品-保健用品-桑叶茶-果桑开发稻草、桑杆-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牧草或秸秆—草食家畜—食用菌—农林作物”的草食动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养殖+沼气+种植”以及“猪+沼+果(稻、菜、蔗等)+灯+鱼”等立体生态模式。(二)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累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3750万亩,增收38.2亿元;建设生态鱼池8.9万多个,示范工程每年增收2.67亿元。推广第3页共55页第2页共5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5页“三免”技术8754.73万亩,“三避”技术862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5012万亩,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认定面积2036.2万亩,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十百千万”工程推广面积3750万亩,单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面积61200万亩次。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2800万亩次,应用频振式杀虫灯10.76万台。推广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417.3万亩,增收12.5亿元。建设沼气池371.3万座,农户入户率达46.4%。(三)废弃物实现高效资源化和减量化主要农作物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利用的达33%、作为饲料利用的达21%、作为燃料利用的达20%、作为原料利用的达15%。每年秸秆还田相当于节约化肥34.81万吨,相当每年节约20万吨以上标准煤,农民增加收入10亿左右。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养殖场牲畜排弃物所生产的高科技生物肥产品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作物产量,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轻了环境污染。二、工业循环经济取得新进展(一)特色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在培育贵糖集团、南糖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组织实施“百家制糖企业循环经济推进行第4页共55页第3页共5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55页动”,构建起“甘蔗——制糖——酒精——生物有机肥”“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了国内制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模式。(二)工业废弃物初步实现资源化利用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处理,初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电力,制糖、化工等主要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2009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857万吨,综合利用率67.3%。(三)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