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建筑名作赏析》结课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专业班级:信管10-02姓名:吴小伟学号:311009030225任课老师:职晓晓成绩评定: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2011年11月初次近距离的接触日本,在体验日本文化风情及建筑风貌的游历中,日本传统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虽然受到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不同于西方建筑,也与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定的地位。1形体的自然性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岛国,日本人民热爱自然,这种感情体现在传统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协调。如果说西方人所追求的是建筑物本身高大的形体,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形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那么日本传统建筑则不强调实体性,而是以小巧的体形融会于自然之中,将建筑看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日本人的理想中,建筑应与自然成为一体,他们不喜欢对自然采取对抗姿态的高大厚重的建筑,即使是日本建筑中唯一的以庄严雄伟、气魄雄大取胜的建筑物———天守阁第3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0页也将其体量分解为若干个小城楼,簇拥一座大城楼,廊屋相连、层宇层叠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景观,整体轮廓参差起伏,构图多变。许多日本建筑群都避免沿纵轴对称布置,桂离宫、法隆寺都以不对称为特点的。冈仓天心认为日本人对不完全的偏爱来自于禅的影响。“在日本不完全的东西被奉为崇拜的对象,为了让想象力能自由地去完成它,人们故意地让它保持不完全的状态。“日本人追求的是不对称的美、均衡的美,采取不对称的形式是为了避免产生人工安排的感觉。他们认为对称、稳定可以使建筑显得优美庄严厚重,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抽象概念的堆砌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构想力。从造型上看,第4页共10页第3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0页以木结构为主的日本建筑,整体呈直接造型,如伊势神宫的构件线条平直、棱角分明,整体呈明确的几何形。中国的建筑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建筑的屋檐也开始有了起翘,但起翘不如中国明显。因为日本多雨,所以出檐要比中国建筑更远。唐招提寺金堂完全按照唐代建筑建造,但屋檐较平直、出檐更深远。为了防潮及各种昆虫的侵扰,多数日本建筑都是由高架于地面之上的木板组成,上面铺以榻榻米,人们在其上坐卧生活。因此室内净空较低,整个建筑的高度比中国和西方建筑要低一些。2空间的流动性西方建筑史可称为一本神庙与教堂的建筑史,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的、永恒的空间;相比这下,日本传统建筑是出自人类基本需要并符合人类尺度的空间。它并不追求永恒、固定和长久,第5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0页而是呈动态的、可变迁状态,它可以根据人们需要的改变而有成长和变化的可能,其空间流动性十分突出。日本传统建筑实质上是提供一个大的范围,室内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地划分。室内的纸糊拉门———隔间(Fusuma),是不属于承重结构的,它本身可以移动,成为房间之间的分界线,把它们推开就可以把分开的小屋合成为一个大些的场所,以利于通风、隐藏物品或改换面貌。房屋外面有一道不起支撑作用的墙(Shoji),Shoji的形式与Fusuma类似,它实际上是一个滑动拉门。当房间一边的滑第6页共10页第5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10页动拉门完全打开时,室外的景象引入室内,室内空间也得以进一步延伸。Shoji与Fusuma一起与其说把房间与外界划分开来,不如说是把内外连成一体。这里的空间极富弹性,所有的空间都可以流动,共同汇流出一种不断变动的连续感。3洗练的装饰日本传统建筑所表达的美是优雅、朴素的感觉。他们认为建筑物的优美主要靠整体上比例协调、完整,而不是靠装饰,因此他们在使用建筑材料时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木制部件多不涂颜色,保持本色,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