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3.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4.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第5题图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6.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第6题图A.一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一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7.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8.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1933年,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还拟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和一个炼糖厂。这表明了国民政府()A.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B.发展官僚资本以压制民族工业C.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的企图D.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9.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10.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6.5,20.7,3.8,2.91928年,7.2,15.8,3.4,2.11931年,9.3,7.9,2.9,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11.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关内煤259352539850.549.5生铁2391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12.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