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一:小儿(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准备: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2、用物: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纱布、弯盘、电筒操作流程:开始计时(一)评估1、评估环境:环顾四周,(口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病人意识是否存在:轻拍患者双侧肩膀或足跟部,大声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喊,(口述:XX,你怎么啦,患儿无意识)3、判断动脉搏动(5~10s):(1岁以上:颈动脉、股动脉;1岁以下:肱动脉)颈动脉位置: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股动脉位置: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肱动脉位置:肘窝向上2厘米臂内侧注:检查脉搏要求同时检查患者的脉搏搏动及观察循环--如果无呼吸或呼吸力度不足但脉搏(灌注节律)存在,则单作人工呼吸12-20次/分(3-5秒1次)直到自主呼吸恢复,每2分钟要重新评估一次脉搏。--如果未触到脉搏或脉搏小于60次/min,且有体循环灌注不良表现时,即开始胸外按压。4、观察呼吸:判断动脉搏动同时眼睛看病人的面部及胸廓,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口述:患儿无自主呼吸或呼吸不规则)5、大声呼叫(口述:患儿呼吸心跳骤停)并召唤救护组。(口述:快来人啊,准备抢救,准备除颤仪,抢救时间:xx:xx)6、为病人摆体位:双手托颈部,判断颈椎有无损伤(口述:病儿颈椎无损伤),迅速将患儿平卧于硬板床,去枕平卧,肩背稍垫高(小婴儿可不必垫高肩部,仅将手置于患儿颈后,头略后仰即可)。暴露胸部、松解腰带,将裤退至脐下,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以上操作10秒以内完成(超过10秒扣5分、超过20秒不得分)(二)心脏按压1、单手做压床动作,并口述硬板庆(目的,检查硬板床)2、按压部位、手法、深度:救护者跪于患儿右侧,新生儿双手在乳线水平以下环绕胸廓,两个大拇指按压,下压1/3-1/2,大约4厘米婴幼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原:两乳头连线点下一横指),两个手指,下压至少1/3胸廓厚度,大约4厘米。儿童:胸骨平乳或水平,单手或双手,下压1/3胸廓深度,约4.5-5厘米青少年:乳头连线水平,双手下压(1.5-2英寸)5厘米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只以掌跟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儿胸骨的正上方,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3、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按压时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按压后胸廓回弹完全,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按压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先做30次,(注意:每次按压前应先定位。)(三)畅通呼吸道1、如无颈部创伤,将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口述:口腔无异物),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污染纱布放置污物碗内,头部复位。2、开放气道:较大儿童:抬头举颏法;婴幼儿:头稍后仰,以保持起到平直。(动作轻柔)仰头举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四)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较大儿童):一手拇、食指捏紧患儿鼻孔,其余手指至于患儿前额部;用一单层纱布覆盖患儿口部,术者平静呼吸后对准患儿口腔将气体吹入,每次吹气大约1秒,此时可见患儿上胸抬起。吹毕,松开鼻孔,侧转换气,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婴幼儿):吹气时将婴儿口鼻包紧,无漏气。3、频率:12~20次/分。(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1人进行儿童心肺复苏:30:2;2人进行小婴儿或儿童心肺复苏:15:2;新生儿复苏:3:1,(六)评估复苏效果::判断时间5~10秒钟(口述:患儿呼吸、循环恢复,散大的瞳孔已缩小,面色、甲床、口唇转红润,复苏成功,停止抢救)计时结束时间要求:150~160秒5分;161~165秒4分;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七)整理:整理床单位,扣好衣扣(用衣物为患儿适当遮盖),为病人取舒适体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