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阅读与习作的有效链接引子: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看新修订后语文课标的一个亮点是:“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是一对语文学习中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要带着写的问题上阅读课。学习一篇文章要在里面走一个来回,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读懂作者写了什么,从中领悟为什么这样写;然后还要从课本中走出来,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文章中心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积淀下来的一个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文:我们现在用的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单元的确立以人文主题为主,每个单元的作文也紧扣主题。从教材编排上来看阅读与习作的链接点就是围绕主题,读写结合。再看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安排了4次左右的“小练笔”,为整篇文章的写作打好基础。年级:二三四五六小练笔次数:3次6次7次7次4次所以从阅读教学来说阅读与习作的结合,另一重要措施是------随文练笔。今天我们重点谈的就是-----读写结合随文练笔老师们,请回想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对于写这种随文小练笔的认识已有所重视、也有所认同?可是,是不是又常常被繁琐的分析牵制着,根本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笔?课改以来,有不少专家这样呼吁:“把写挤进课堂。”一个“挤”字也道出写的必要性。可练笔似乎也成了“一种负担”,总没法让练笔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你看新修订课标的教学建议里明文规定: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这样看来,阅读教学中是一定要有写这个环节的。我常常在集体备课或各种听课时跟我们那儿的老师说,你的课上如果没有写这个环节就不算是优质课。一年级把写挤进来,可以写写字,练练字。二年级把写挤进来,除了练字,还可以写简单的词句。中高年级把写挤进来,可以写各种形式的小练笔。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用好课文,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读与写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小练笔写出来,这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如何把握课堂练笔呢?让我们先从名师课堂着手,探寻课堂练笔之妙:[课例1]下面看一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对。接着读吧。(注:学生继续读、想、画,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画得是否准确)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后,老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自述”)于老师巧妙地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这里的“读写结合”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再看,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不少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