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6页济南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发展期。“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是全国、全省、全市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在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新形势下,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筑济南人才高地,为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证,具有重大意义。一、“十五”人才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济南市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取得的成效----人才总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区域内人才总量达到76.7万人,比1997年翻了一番多,占社会总人口的12.5%。其中,市属人才总量达到57.08万人,比“十五”初期增长了33.06%,年增长率为6.72%。在整个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为31.89万人,占55.8%;党政人才为2.69万人,占4.7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2.93万人,占5.13%;技能人才为14.57万人,占25.53%;农村实用人才为5万人,占8.76%,人才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截止到2004年底,在整个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17%,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党政人才整体学历水平升幅较大,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是“十五”初期的2.33倍,所占比例由0.7%提高到2.75%,而大专以下学历所占比例大幅降低。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比例由2000年的9.49%提高到2004年的10.50%(见表1-2-1、1-2-2、1-2-3)。截止到2004年3月,全市区域内正高级职称等高层次人才7136人,其中市属的1432人,较“十五”初期相比也有一定数量的增长。第2页共46页第1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6页----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在三次产业中分布随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渐趋合理,到“十五”末人才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将达到1.6:20.1:78.3,第一、二产业人才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人才所占比重提高,与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趋势基本一致(见表1-3-1);从职称结构看,截止到2004年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的3.35万人,中级职称的11.46万人,初级职称的17.08万人,高、中、初人才比例为1:3.42:5.10(见表1-3-2);从年龄结构看,党政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8.6%,36-45岁的占34.6%。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符合人才峰值年龄。全市技能人才中,45岁以下的占89.8%,其中35岁以下的占54.9%。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第3页共46页第2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6页----人才队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人才总量的持续增长直接拉动了GDP的高势增长(见图1-4-1),自2001年以来,全市人才总量年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年均就增长两个百分点(表1-4-1),每创造百万GDP所需人才数量由2001年的4.3人降至2004年的3.5人(见图1-4-2),人才投入产出效益逐步提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及其他领域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19%,提高到2003年的26%,济南市已跨入“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行列,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4页共46页第3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6页第5页共46页第4页共4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46页(二)主要做法----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