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中国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对于发展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and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电子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对“知识利用”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知识利用”则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的深化与巩固,同时又是对可利用知识的积累。企业跨国知识能力的积累有两个过程:一是从缄默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即是以创新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商业化并获得利润及租金的过程;另一种是从显性知识转变为缄默知识,即获取物化技术以及可以传播及表达的技术及知识,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原来的缄默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这与企业内在的“利用”与“寻求”相对应,只不过是这两个过程是跨国界进行的,通过国际化扩张进入国外市场使企业提供了“利用”利益及“寻求”利益(Dunning,1993)。从这个意义上,“知识寻求”与“知识利用”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两个有机结合的因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化模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主流理论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强调发达国家“知识利用”方面,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