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肿瘤鉴别诊断:从入门到掌握皮肤科医生常碰到出现手指不明肿物的患者,有些常见病的变型或罕见病诊断起来颇具挑战性,常需要进一步检查。近期,美国的LonghurstWD博士在IntJDermatol上发表了一篇综述,以1例拇指溃疡性肿块患者为例,阐述了手指肿物的鉴别诊断和一般路径,简要总结了皮肤科常见的手指肿瘤及其治疗,现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右拇指外生性肿物2年余。查体见右拇远端指间关节处4.2×2.5cm大小的固定性粉红色结节性肿物,伴甲剥离和解剖结构变形(见图1和2)。皮损散发恶臭,表面有明显出血和黄白色渗出物。患指活动范围受限,远端屈伸功能丧失。无腋窝或肱骨内上髁淋巴结肿大。—欢迎下载2图1.初诊时右拇指的表现图2.右拇指特写显示结节、侵蚀和湿润外观伴白色渗出物—欢迎下载3活检疑似鳞状细胞癌(SCC),前后位平片显示肿瘤直接蔓延至下方骨骼(见图3)。患者接受了截肢,组织病理学示分化良好的侵袭性SCC,有疣状癌的特征(见图4-7)。还对手术标本进行了高危和低危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杂交染色,结果阴性。图3.X线显示肿瘤侵犯患指远端指骨—欢迎下载4图4.低倍镜显示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HE染色,×4)—欢迎下载5图5.活检标本上部:分化良好的鳞癌(HE染色,×10)—欢迎下载6图6.活检标本下部:鳞癌蔓延至活检标本底部(HE染色,×10)—欢迎下载7图7.细胞的显著多形性(HE染色,×40)手指肿物的一般诊断路径手指肿瘤多为良性,可根据病史和查体作出诊断。然而,即使小的肿块也可能侵犯、压迫功能组织,导致缺血、疼痛、感觉异常、功能受限,需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在看似普通的肿物中识别出恶性肿瘤很重要,早期处理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功能和美观。1.肿瘤的自然病史可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包括肿瘤存在时间、生长快慢、是否可移动、是否疼痛?体格检查提供了有关肿瘤特性的更多线索:肿物质地软硬、是否透光、是否搏动伴可触及的震颤?—欢迎下载82.如对肿瘤性质仍有疑问,则进一步检查。皮损活检可提供组织学诊断,确定损害为良性、恶性还是恶变前,以及侵犯深度。3.如怀疑深部侵犯了下方组织,可能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在怀疑恶性软组织或骨组织肿瘤时,影像学检查可作为第一步评价。MRI可确定邻近软组织成分的受累情况,CT是评估骨骼受累的标准检查。腱鞘囊肿/粘液囊肿腱鞘囊肿是手部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手指腱鞘囊肿最常发生于远端指间关节,此时也称为粘液囊肿(见图8)。常发生于20-40岁,女性好发,病变性质为良性,可能由外伤引起的滑膜疝和粘液样变性所致。—欢迎下载9图8.充满粘蛋白碎屑的手指粘液囊肿和纤维囊(HE染色,×10)粘液囊肿可有疼痛,由于病变部位常见骨赘和骨关节炎,疼痛或触痛症状常由骨关节炎或骨赘而非囊肿本身所致。由于与关节囊之间的连接未闭,损害大小还可出现波动。损害的囊性特点可透过光线。组织学上,本病由充满粘液的囊肿构成,以窄蒂与邻近关节囊相连。初步治疗可采取观察或夹板固定保守治疗。持续性疼痛的囊肿可手术切除。也可抽出粘液后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腱鞘巨细胞瘤—欢迎下载10腱鞘巨细胞瘤(GCT)是第二常见的手部软组织肿瘤(见图9),表现为邻近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的缓慢增大的结节,多见于40岁以上者。图9.腱鞘巨细胞瘤。示指掌侧缓慢增大的疼痛性肤色结节尽管性质为良性,通常无症状,GCT的扩张作用可压迫神经、闭塞循环并可能扩展至骨。不断扩张的损害可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和手功能受限等症状。与腱鞘囊肿不同,这些肿瘤不透光,可能通过炎症、增生过程形成。无恶变风险,但如切除不完全复发率高达44%。寻常疣寻常疣是最常见的手/指赘生物,与HPV1、2、4和29型有关。其他HPV型别可引起手部其他亚型的疣,如3、10、28和49型可引起扁平疣,7型可引起屠夫疣。—欢迎下载11图10.HIV感染患者中的多发性寻常疣疣好发于反复轻微外伤部位,可在大约2年内自行消退,但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时间可更长。疣性质为良性,很少恶变,但90%的甲周鳞癌有HPV16感染。疣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特效疗法,包括外用水杨酸盐、冷冻和烧灼。对传统疗法抵抗者还可采用咪喹莫特、白色念珠菌抗原注射、斯夸酸二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