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是对新课标规定的“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目标的考查,该考点是记叙文阅读中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考查考生对记叙文“写了什么人,叙述什么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命题形式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3.根据文意,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4.概括或补全故事情节。▲解题思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六要素”综合法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表述: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某些要素可以有所取舍。2.关键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文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晴”,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以借助文题来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读懂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4.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段落,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段落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可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5.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考点解读2罗列代替概括,即不能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啰唆。三是“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这样太空洞,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答题格式1.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2.什么(事物)+什么样。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刘世荣①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②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③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④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⑤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