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制定公司的薪酬等级制度几十人左右的小公司,基础管理薄弱,公很多制度都不完善,比如薪酬等级制度,公司粗暴的分为十多个等级,每增加一个级别薪酬增长500元,没有差异性。如何建立和制定公司的薪酬等级制度,让员工每一级别拿到的钱更加科学合理,不再是以前的拍脑袋风格。专家支招1:不要一味认为“拍脑袋”不可取,其实它也是“经验”的代言,毕竟不是“拍屁股拍大腿”,但我认为,不管是“粗暴”的把薪等定为十级,还是级差固定为500元,都不是薪酬等级最为关键的内容。我认为,薪等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各薪酬等级对应的条件或要求,然后才是等级的基础线、级差等,下面进行简要分析:1、确定基础级的条件公司虽小,但也可以按照业务、操作、技术、管理等几大类来设置薪酬等级,其中,各类的基础级,就是起始1级的条件,必须按照公司对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确定时,可以参考同行或周边企业的做法,但根本点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比如:操作工的1级,条件中可以有这样的规定,年满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会本岗位各项操作,当然,如果不会,就应当是学徒工或实习工了;如果是操作工2级,其条件肯定要比1级高而且严格了,在1级条件基础上,可以增加全年小过以上处分不超过1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条以上或其他类似要求。至于1级该对应什么薪酬,无疑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行及周边企业薪资情况、企业自身薪酬策略等。比如:采取落后薪酬策略的企业就直接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了,跟随策略的就可以与周边企业持平,领先策略的,就可以比周边或同行略高的薪资。2、参考市场,确定各级条件员工工资不能一直不调整,但调整不能想当然、拍脑袋或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应当要制订调整的条件、等级,我认为,以下方面应当要注意:1)业绩导向。满足薪酬各等级的条件,应当是员工业绩为主,等级越高,要求的业绩也就越高越多,然后再适当兼顾服从性、奖惩情况等。2)参考市场。同行或周边企业,类似条件或要求的员工,可以拿到什么薪酬或级别,在制订薪等时,就要充分考虑了,不能闭门造车、不顾市场行情、自搞一套。3)自我为主。市场行情要参考,但不能为其左右。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能力、业绩、条件的员工,还要充分兼顾现在与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的变化,这样,级差就不一定是固定的500元了,我认为,各个大类、各个级别之间的差数可以不是定数,也可以不尽相同。比如:技术类1级与2级相差400元,2级与3级相差500元,3级与4级相差300元;管理类1级与2级相差600元,2级与3级相差400元,3级与4级相差700元等。这完全取决于市场情况与公司自我管理的需要,没必要墨守成规。3、暂定5级,逐年完善几十人小公司,如果一下子将级别定到十级,员工也不太可能各级都存在,设置的高级别如果空置,未免失去设置的意义,况且今后情况变化后,现在设置的内容多半也要跟着变化,如果设置过少,不利于将员工能力、业绩差异区别开,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激发。基于此,我认为,小公司薪等暂定为5级为宜,能够使用3年左右就好了。今后随着企业的发展,每年年底对制度进行检讨完善便可。完善调整,其内容当然包括级差、各级薪酬、各级对应条件或要求等,这些都不应是固定不变的,应当随着市场及企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4、量化条件,以企业所需为主各级别对应的条件或要求,可以从业绩要求、奖惩情况、服从性、团结性、合理化建议等方面来展开,这些要求,必须考虑企业、部门和岗位工作和业绩对员工要求的实际,无需过多纠结行为标杆或周边企业的情况,环境、行业、工作目标等不同,其参考价值有几何呢。如果不方便量化的,也要定性准确,不能引起理解上的歧义,或者换个角度进行量化,或罗列有限的几个要求,管理进做选择题便可。5、有了条件,升降都容易一般来讲,给员工晋升或加工资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是降工资就显得困难重重,其原因就是薪酬等级对应的条件或要求不明确不具体。如果这些条件或要求明确了,该量化的也以数字确定了,当员工满足更高级别的条件时,当然可以按照流程来晋升,然而,当员工不具备目前级别对应的条件和要求时,理当降低级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