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概述在工业生产及日用电气设备中,有不少交流供电的设备采用控制交流电压来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加热炉的温度、电源亮度、小型交流电机的转速等。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交流调压电路来控制,其基本原理是把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交流电路中,通过对晶闸管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交流电力。在每一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闸管开通相位的控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这种电路称为交流调压电路。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灯光控制和交流稳压器等场合。采用晶闸管作为开关元件的典型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如图1所示。常用通断控制或相位控制方法来调节输出电压。交流调压电路也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在供用电系统中,这种电路还常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此外,在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如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同时,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这都是十分不合理的。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电压电流值都不太大也不太小,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就可以了。这样的电路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设计2制造。交流调压是指把一种交流电变成另一种同频率,不同电压交流电的变换。按所变换的相数不同交流调压电路可分为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消耗也少。3第2章设计总体思路2.1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交流调压的控制方式有三种:①整周波通断控制;②相位控制;③斩波控制。整周波控制调压——适用于负载热时间常数较大的电热控制系统。晶闸管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使交流开关在某几个周波连续导通,某几个周波连续关断,如此反复循环地运行,其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2所示。改变导通的周波数和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之比即可改变输出电压。为了提高输出电压的分辨率,必须增加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为了减少对周围通信设备的干扰,晶闸管在电源电压过零时开始导通。在负载容量很大时,开关的通断将引起对电网的冲击,产生由控制周期决定的分数次谐波,这些分数次谐波引起电网电压闪变。这是其缺陷。相位控制调压——利用控制触发滞后角α的方法,控制输出电压。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开始到触发点之间的电角度称为触发滞后角α。在有效移相范围内改变触发滞后角,即能改变输出电压。有效移相范围随负载功率因数不同而不同,电阻性负载最大,纯感性负载最小。图3是阻性负载时相控方式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相控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包含较多的谐波分量,当负载是电动机时,会使电动机产生脉动转矩和附加谐波损耗。另外它还会引起电源电压畸变。为减少对电源和负载的谐波影响,可在电源侧和负载侧分别加滤波网络。4斩波控制调压——使开关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多次通断,将输入电压切成几个小段,用改变小段的宽度或开关通断的周期来调节输出电压。斩控调压电路输出电压的质量较高,对电源的影响也较小。图4是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在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中,为了在感性负载下提供续流通路,除了串联的双向开关S1外,还须与负载并联一只双向开关S2。当开关S1导通,S2关断时,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开关S1关断,S2导通时,输出电压为零。控制开关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即能控制交流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开关S1、S2动作的频率称斩波频率。斩波频率越高,输出电压中的谐波电压频率越高,滤波较容易。当斩波频率不是输入电源频率的整数倍时,输出电压中会产生分数次谐波。当斩波频率较低时,分数次谐波较大,对负载产生恶劣的影响。将斩波信号与电源电压锁相,可消除分数次谐波。斩5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的功率开关元件必须采用功率晶体管或其他自关断元件,所以成本较高。斩波控制方式时,晶闸管要带有强迫关断电路或采用IGBT、MOSFIT等可自关断器件,在每个电压周波中,开关元件多次通断,使电压斩波成多个脉冲,改变导通比即可实现调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