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课件目录•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治疗措施•手足口病护理措施•手足口病防治误区手足口病概述01手足口病定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疼痛、发热、皮疹等。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在夏秋季高发。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共手足口病病毒可存在于疱疹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同使用玩具、餐具等。手足口病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01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通常较轻,多数在一周内自愈。02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03手足口病临床症状02普通病例临床表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其他症状大部分患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持续时间数天至一周不等。患儿口腔疼痛,拒绝进手心、足底和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疼痛感。部分患儿可出现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食,流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体温持续高热,可达39℃以上。惊厥、嗜睡、头痛、呕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吐等。出冷汗等。不典型病例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01部分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无任何症状,但病毒在体内繁殖,具有传染性。仅有皮疹02部分患儿仅出现皮疹,无其他症状。仅有口腔溃疡03部分患儿仅有口腔溃疡,疼痛难忍,无其他症状。手足口病预防措施03个人卫生预防010203勤洗手避免接触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次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应立即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家庭卫生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物品清洁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经常清洗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床单、毛巾、餐具等。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空气流通。社区卫生预防开展清洁卫生运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清洁卫生运动,清理环境卫生死角,保持公共场所卫生。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手足口病治疗措施04普通病例治疗隔离休息与饮食药物治疗对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传染源,避免疾病传播。让患儿充分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预防感染。重症病例治疗•住院观察:对重症病例,需要住院观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症治疗:针对患儿出现的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降温、止吐、补液等。•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不典型病例治疗手足口病的不典型病例通常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对于这些病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休息与饮食:让患儿充分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预防感染。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并定期随访。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手足口病护理措施05家庭护理指导口腔护理皮疹护理1.A1.B宝宝口腔疼痛时,可用淡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破皮疹引起感染。宝宝衣服要宽大、柔软,并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饮食护理发热护理1.C1.D给予宝宝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稀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监测宝宝体温变化,如体温在38.5℃以上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医院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