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学期期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末论文西藏地区藏族传统民族建筑浅析刘越城市规划081200831203030关键字:西藏,藏族,传统,民族建筑藏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比较大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其中,素有“世界屋脊”美称的西藏,是藏族最主要的聚居地。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藏族普遍信仰佛教,这在其民族文化习俗和民族建筑中都有很大的体现。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说起藏族,最为大家熟悉的礼仪恐怕要数“献哈达”了。“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西藏地区藏族的传统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1、宗山宗山建筑,是西藏宗政府所在地。宗,本意为"碉堡"、"山寨"、"要塞"。宗山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宗政府、监狱、仓库等,一般建造在山头上,山下则为居民区。宗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备的防御系统。如古格王朝遗址(见右图),位于象泉河畔,背山面水,地形险要。建筑群由王宫区、居民区、寺庙区所组成,遗址内城垣重叠,明雕暗堡遍布,暗道纵横,上下之间有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秘密水道连接,组成严密的防御系统。江孜宗,位于江孜城的南端,宗政府、经堂、佛殿、城垣、碉堡、仓库等建筑在山上,亦有水道与山下居民区相连,保证山顶用水。公元1904年,西藏军民,用火枪土炮、大刀弓箭,凭借宗山地形和防御工程设施与英侵略军对抗三天三夜,表现出它的军事意义和价值。2、宫殿宫殿建筑,藏语称颇章。历史上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建有不少宫殿建筑,著名的有青瓦达孜宫、子母宫等等。而后来,随着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宫殿则为各个喇嘛教派的法王、宗教领袖们所有,这既是它的一个最大特点,也是区别于历代帝宫如北京故宫的根本所在。如萨迦寺的平措颇章、卓玛颇章,系萨迦法王的宫殿;扎什伦布寺的颇章,则是班禅的宫殿;哲蚌寺噶丹颇章曾经是达赖的宫殿。公元17世纪建成的布达拉宫(见下图)则是最辉煌的宫殿建筑。它占地41公顷,分宫堡、山下城堡、林卡三大部分。红宫、晒佛台中心部位上下连贯13层,高117.19米。宫堡部分主要有红宫、白宫、郎杰扎仓、僧官学校、东欢乐广场等部分。白宫顶层的东、西日光殿为达赖喇嘛的寝宫,白宫内还有摄政王、达赖经师的居室和噶厦办公用房。红宫则是一座佛殿建筑。山下城堡内有行政衙属、司法机关、监狱、印经院、佛像佛器创建工场等。整个建筑气势磅礴,成为西藏政权、神权的无上权威。3、寺庙随着佛教的传播,寺院建筑迅速发展了起来,并成为西藏古建筑的主体。由于社会的大量财力、物力耗费在寺院建筑上,因而这些建筑也最能反映出藏族建筑所取得的成就。西藏寺院一般都很庞大,如哲蚌寺(见左图)座落在拉萨西郊格培山腰上,建筑连绵起伏,鳞次栉比层楼叠阁,蔚为壮观,俨如一座山城。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财富的集中地。由于寺院在藏族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建筑上具备许多特点。1)寺庙要进行很多宗教活动,而修习经论仍是一项主要活动。一座寺庙,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类似一所佛教大学。哲蚌寺内有教学、教仪、教务、杂务四大部分,下设三所显宗学院,一所密宗学院。这些经学院,藏语称扎仓,隶属于寺庙最高管理机构"机康"。建筑一般为回字形内院式,层高以三至四层居多,有的高达五至六层。寺庙一级的大殿,称措钦,即大集会殿的意思,其形制与扎仓相同,机康均设在二层。哲蚌寺措钦大殿的经堂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