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课件$number{01}目•国家预算概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国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01国家预算概述国家预算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123特点具有法律性、预测性、综合性、集中性等特点。作用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国家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预算的种类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010203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分类: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国家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国家预算应包括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允许有超越预算之外的财政收支。国家预算的收支规模、预算管理的级次与范围等应当统一,防止出现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情况。真实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国家预算的收支数据应当真实可靠,不能随意调整和虚报收支数据。02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管理的组织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定以及预算运行机制等。特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具有法制性、权威性、规范性、系统性等特点,是确保国家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集中型中央政府对国家预算具有绝对控制权,地方政府缺乏预算自主权,如中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分权型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预算自主权,中央政府对地方预算的控制相对较弱,如美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混合型介于集中型和分权型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中具有相对平衡的权利,如德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监督、推进预算公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改革目标建立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确保国家预算的顺利实施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改革措施如制定更加严格的预算法规,建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推行电子化预算管理系统等。03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目标,确定预算总规模和各项目支出预算。确定预算目标由财政部或相关部门制定预算草案,包括收入制定预算草案和支出两个方面。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征求意见与修改必要的修改。国家预算的审批程序010203人大代表审议专门委员会审查人大表决与公布由人大代表对预算草案进行审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大专门委员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报告。经过人大表决通过后,将预算公布于众,确保公众了解和监督。国家预算的调整程序预算调整方案的编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出现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需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的执行预算调整方案经审批后,相关部门需按照调整后的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预算调整方案需经过人大审批,确保调整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预算调整方案的监督与评估对预算调整方案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调整后的预算得到有效执行。04国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的任务预算执行的主体预算执行的原则根据预算计划和国家法律法规,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是预算执行的主体,负责本级预算的执行。依法执行、及时准确、讲求效益。国家预算的调整预算调整的条件预算调整的范围当出现不可抗力、政策变化、重大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时,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仅限于特定项目、部门或地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预算调整的程序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包括提出预算调整建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等。国家预算的监督预算监督的方式预算监督的内容预算监督的要求包括立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等各个环节。依法监督、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国际比05较美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美国联邦政府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各部门根据上一财年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