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整顿方案一、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二)基本原则1、坚持分级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总量控制、规范管理。2、严格编制核定、严格预算管理、严格配备标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数量和经费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3、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立足实际,着眼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处理问题,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4、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在清理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注重治本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长效机制。二、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一)专项治理工作范围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委直及二级机构。本实施方案所称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二)专项治理工作内容1.超编制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违反省、市公务用车编制规定,超额配备使用、未经审批配备使用、不在编制内配备使用公务用车。2.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是指超出省、市、县(市区)公务用车排气量或价格等标准配备使用公务用车。3.违反规定换车、借车,是指未达到换车条件,擅自采取第1页共4页折旧变卖、转送下属单位、提前报废等方式处理能够正常使用的公务用车,利用职权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的车辆。4.摊派款项购车,是指向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摊派款项购买车辆,或擅自接受下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服务管理对象赠送的车辆,以及摊派、转嫁车辆运行费用。5.豪华装饰公务用车,是指增加公务用车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6.公车私用,是指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闭、接送亲友、学习驾驶等非公务活动。三、专项治理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本实施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XX年11月20日,共分为以下4个阶段。(一)动员部署(截至5月25日)我委迅速成立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下简称公车治理办公室),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政策界限和目标要求,召开动员会议,作出工作部署,提出工作任务、措施和时限。(二)清理纠正(截至8月31日)要重点抓好3个环节。1.登记自查(截至6月10日)。我委认真组织开展自查登记,并做好我委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统计摸底工作。委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登记自查情况负责,确保登记自查面达到100%,确保登记情况真实有效,并对违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委属各单位在自查基础上,填报《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和《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情况登记表》(见附件3)(以下简称《自查登记表》),在本单位进行公示7日后报本级公车治理办公室(执法执勤用车中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单独填表登记,不进行公示,不填车牌号、车架号)。市直各单位《自查登记表》6月6日前报县公车治理办公室。2.审查核实(截至7月20日)。对登记上报情况逐车进行第2页共4页核实甄别,对发现和认定的违规问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上一级公车治理办公室。3.纠正处理(截至8月31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对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三)重点检查(截至10月31日)我委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项检查组,对所辖地区、二级机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检查的重点内容是工作要求落实情况、编制核定和配备标准情况、登记自查情况、纠正处理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四)建章立制(截至11月20日)我委根据中央、省、市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县公车治理办公室备案。要重点建立和落实以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