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公关心理学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必选课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7.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二、课程目标公关心理学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公共关系人才设置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公关心理学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揭示公共关系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使公共关系人员掌握最必需的公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组织与其公众对象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讲成传统心理学,只注重于对人的内在心理动机进行直观的反省而忽视环境的重要,不能讲成传统社会学,忽视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对人的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也不能讲成一般公共关系学。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发展,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对象;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定义,了解其内容和结构;了解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公共关系心理学及其发展二、公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公关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公关心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二、关心理学与普通型心理学的关系三、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四、公关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第三节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公众心理特征的概念,了解公众的个体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及群体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公共关系的关系,明确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协调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个整体。第一节公众的心理特征概述一、什么是公众心理特征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第二节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体在能力上的特征二、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三、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四、个性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第三节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一、不同性别者的心理特征二、不同年龄者的心理特征三、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四、不同文化者的心理特征五、角色心理特征和公共关系第四节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二、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与公关策略(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着重从公众需要与公众动机两个方面的心理倾向来讲述其与公关的关系,所以,本章重点掌握公众的需要与公关策略,公众的动机与公关策略,了解动机与需要的理论等。第一节公众需要与公关策略一、需要概述二、各类公众的优势需要与公关策略第二节公众动机与公关策略一、动机概述二、公众动机的激励与公关策略三、公众动机受挫与公关策略第四章公众态度与公关策略(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无论哪一种公关活动,其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本章着重探讨与公众态度密切相关的几种特殊的态度形式:定势、偏见、从众、逆反等,了解态度改变的理论及其对公关工作的启示。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的成分二、态度与公众行为第二节公共关系中几种特殊的公众态度一、定势二、偏见三、从众四、逆反第三节态度的改变与公关一、态度改变理论二、公众说服理论及应用第五章公众社会心理现象与公关策略(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从社会知觉心理现象和社会影响心理现象两个方面来探讨公众社会心理现象,所以主要掌握在公关活动较常见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和模仿、流行、时尚、舆论、谣言、暗示等。第一节社会知觉心理现象与公关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二、晕轮效应与移情效应三、刻板效应与经验效应第二节社会影响心理现象与公关一、模仿、流行和时尚二、舆论、流言和谣言三、暗示与感染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在公共关系实践中认知公众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识别和预见公众的特定的心理活动的内容。第一节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一、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二、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第二节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一、对内部公众心理的认知二、对社区公众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