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已通过三审稿)用“过程方法”目标把课程价值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例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程同森(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海淀100039)内容提要:教学目标不但集中体现了课程价值,同时也指出了实现课程价值的路径和方法。将三维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是“过程方法”目标,正是该目标指明了实现课程价值的路径和方法。以我校校本教材《快乐的启蒙化学》第23节《原子的构成》教学为例,谈了我们以“过程方法”目标为纽带,组织学生的自主活动,突出过程教学,突出科学方法的指导,从制定目标到落实目标的一些做法。主题词:课程价值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方法素质养成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一线教师怎样把课程价值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这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三维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某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不少教案是把三维目标分列的,虽清晰明了,但也存在难于看清内在联系的弊端。教学中教师需明了的是,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从这种内在联系中能否找到全面落实它们的线索、让目标起到指引落实的作用?下面用《原子的构成》这节课做例子谈谈如何制定目标和如何落实目标,即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怎样用教学目标把课程价值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一、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原子的构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有以下两种设计。设计一,分列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讨论,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设计二,融合式教学目标:(1)以汤姆逊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论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根据电子的电性和质量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事实,推论原子核的电性、质量及体积很小的性质。(3)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和原子不带电的事实,结合质子和中子的电性和质量数据,推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4)通过学习和反思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和推论的区别,通过评价原子结构推论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对学习的要求较高,还可以增加以下目标:(5)不同“质”的原子都使用相同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作为构成单位,仅只是粒子数目(量)的不同,体会“物质具有可分性”、“物质是有结构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原子结构是简单的”这些化学观念。比较设计一与设计二,它们的区别有如下两点。1、设计二突出知识结论得出的过程和方法。“过程方法”与“知识结论”两维目标是融合在一起的。通过一定探究过程,使用一些科学方法得到的知识结论是有根有据、富有生命的,避免了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远方的风景(学习目标)踏上旅途(学习过程)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2、设计二第(4)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过程方法”目标也是融合在一起的,即是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一定的过程方法实现的。避免了以往这类目标不是形同虚设就是强行贴标签的做法。因为没有这些过程和方法承载的探究活动,就不会产生那些“体验、感受”,没有这些心灵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由设计一改变为设计二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凸显了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为落实三维目标预先做到心中有数,眼前有路,手中有法。二、如何落实教学目标?仍以该节课为例。第23节滴水藏海沙有洞天1(原子的构成)(图1)见上述目标“设计二”(图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宣布了他的原子学说。当时他认为“原子不可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