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策略個案研究中山大學劉常勇教授解開生命的密碼1937年一位美國史坦福大學生物學家解開一項生命的謎團,他說:「生物體能夠生長、運作、複製,是因體內DNA有三個遺傳密碼在下達指令。只要能夠破解這項生命密碼,任何生物的遺傳特質都可複製,並且延續到下一代。」1997年生命密碼已被破解,科學家成功完成動物的複製後(Dolly羊),開始探索複製人類的跨世紀挑戰。下一世紀的人類將不再多談太空冒險,他們談論的將是胚胎複製、器官生產、與基因移植。自人類破解生物遺傳密碼以後,被媒體稱為「後現代版的科幻小說」的生技產品創新開始震驚世人。例如,1978年西德梅爾博士使用細胞核融合技術孕育出地上部分結蕃茄,地下部分長馬鈴薯的「蕃茄薯」(Pomato);英國劍橋大學發展出「山綿羊」;美國的科學家經由基因重組製造出一種新的細菌叫「抗霜菌」,撒在植物上可避免霜害;歐洲有一群人則致力研究,如何把咖排樹產生芳香的基因指令轉移到豬肉也能發出咖啡香。「如果說20世紀是資訊的世紀,那麼21世紀一定是生物科技的世紀。」生物科技的先驅之一,哈佛大學的吉伯教授指出。事實上,許多資訊業者的下一個目標則是生化電腦。日本電氣、三菱電機等公司正在探討如何從腦神經細胞的運作來設計一部能自我組織與修復的電腦,以及開發由胺基酸組成的電腦晶片。美日市場上也出現了生化晶片,可放在魚、肉當中測試鮮度;這種晶片像人造鼻子般,能聞出消費者察覺不出的腐敗與異味。一位生技學者說:「生命科學所代表的精密、細緻、最小的空間中承載複雜的訊息,正是資訊業的終極目標。」*1*1不老仙丹再世----秦始皇只恨早生兩千年以「生活化」為導向的日本生技界,看準人口老化的趨勢,把研發火力集中在老人病用藥上。目前最有希望的成果是「神經生長因子」,可以阻止老年痴呆症的惡化。不過,這些都還只是最粗淺的成果。癌症、愛滋病等世紀之症,才是未來的重頭戲。生物科技帶來最重要的目標不是『治療』,而是『治癒』;不再只是以藥物控制病源的蔓延,而是經由基因尋獲病根,徹底消滅。有人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器取代手工,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腦取代人腦,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人工生命取代天賦生命。可能嗎?本世紀初期人們還不*1*1生物科技大革命,遠見雜誌,1995年6月號第2页共26页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6页相信自己能飛上天,但50年後人類卻已上了太空。再給生物料技另一個世紀,有誰敢說生命無限的可能不會出現?或許你我都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見證人。一個沒有飢荒、沒有污染的美麗新世界在秘魯利馬的「國際馬鈴薯培育中心」裡,科學家們正在培養一種蛋白質含量與肉類相等的薯類,預計本世紀前將可以正式公告成果。由於胺基酸成分控制得當,合成出來的蛋白質成分比牛肉還優良,一旦這項成果可以大量生產,對於全球近二十億以薯類為主食的人口,無疑是一種新的食物革命。生物科學家指出,不用蘋果而做出蘋果汁是可能的,未來食物的供應系統可能會起很大的變化。有鑑於生物科技產生的食物再過兩年可能大量進入市場,歐洲共同體今年秋天將制定「新奇食物法」,管理商品化以後的生技食品。明鏡周刊估計,二十年內,歐市絕大多數的農產品將者是生物科技的產物,1989年全球農業使用殺蟲劑的分量,相當於八千萬個成人體重的總合,而台灣農藥的使用更是世界第一,超出合理用量的五倍以上,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現在,取自有殺蟲功能的微生物基因,已經成功地植入菸草組織細胞,成為一種自然抗蟲的品種。以後台灣的香蕉、蓮霧、高麗菜是否可以不灑農藥,就能漂漂亮亮地成長?答案是很有可能的。○此外,八年代末期,美國奇異公司成功研發出一種分解油污的微生物-「吃油蟲」,也為生物技術與工業環保的關係寫下新頁。台灣的環保市場約有一兆台幣的規模;而根據美國TuckerAnthony公司估計,未來全世界污染防治工業的市場將達三千億美元。其中,利用生物技術來處理的,正以每年25%的增長率快速取代傳統的污染防治方法。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