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和谐社区建设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近年来我市城市社区工作的实践,根据我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我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1、切实加大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推进力度。一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像重视发展城市社区一样重视发展农村社区。三是在农村社会事业中,特别是救济事业中,提倡和鼓励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即动员有一定社会财富的个人和集体通过自愿赠予的方式为农村社区作贡献。2、选准推进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突破口。一是以实施“一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克服农村环境整治和中心村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加快农村村庄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的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推动农村传统村庄向现代社区转变。二是与农村行政村区划调整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中心村的建设上,积极开展村庄整合工作,将一些分散且规模较小的村落相对集中,对条件差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实行萎缩性管理,促进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建设新型社区。目前,我区将原有的20个行政村,整合成5个行政村和4个涉农社区。三是与农村的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同步发挥农村社区自身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充分发挥社区特有的服务功能,使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改革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3、努力形成有利于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引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积极探索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义务兵优抚安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办法。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形成城乡平等就业制度,扩大农民转移就业渠道。第1页共13页全面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参与基础设施及工商项目建设的办法,探索成批村庄整理、城中村改造的有关宅基地和非农建设用地置换、出让、周转办法,将土地向蔬菜种植大户和工、农业企业。目前全区已经有5100多亩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进行露地蔬菜基地和葡萄种植基地。4、抓好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是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对农业劳动力进行农业经营方面的指导、培训服务的同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农民创业环境,实施农民再就业工程。组织成立农区合作社组织,引导农区居民联合起来,将种植农产品统一销售,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农区居民增收。我区现有农区合作社组织3个。二是大力促进农村社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农村公共服务,尤其是增加有助于培养新农民、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社区成员全面发展的环境条件。第二篇: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主要问题分析:一、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还不丰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三、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容易被低俗、不健康文化侵入,并且缺乏文化创新。主要措施:一、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二、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优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第三篇:和谐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第2页共13页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小康社会,农村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而农民占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