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游峰的扫路人》VIP免费

《天游峰的扫路人》_第1页
1/2
《天游峰的扫路人》_第2页
2/2
《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5、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齐读)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了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什么人?在哪扫?2、平时,你见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是的,他们平凡而又伟大,值得敬仰。请大家再读课题。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如果读了题目就有问题的同学,是聪明的,是会思考的。(天游峰什么样?扫路人怎么扫路的?这是个什么样的扫路人?)(简介武夷山,出示图片,感受武夷山的美。)二、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不准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出示词语:武夷山险峰飘飘悠悠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扫帚石阶颇有节奏褪色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说罢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1)我能读准音检查强调字音黝、炯,轻声词扫帚,多音字削,指名读并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辨析、强调易错字形:夷、褪、炯、黝。(3)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较难词语的意思。(4)我能用每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5)理清文章脉络第一段(1-2):武夷山的险峻;第二段(3):发现了扫路人;第三段(4-12):与老人交谈。3、二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比比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刚才老师想起了中国古人说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过渡: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对于理解文章最为关键: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累不累?他为何说不累呢?他扫的是怎样的一条路呢?(板书:累?不累?)三、细读课文第一段,交流感受1、出示第一句“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理解这句话。2、天游峰是个什么样的山峰?你从哪看出来的?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峻。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列数据、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的)(1)出示相关语句:A、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作者用比喻的写法,将石梯比作了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引导学生体会“银丝”“飘飘悠悠”“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险”。(出示相关图片帮助理解)B、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用了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天游峰“高”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顶天立地”,想象九百多级台阶大体上有多高。通过游人的表现,从侧面写出了登天游峰时的不易,从而衬托出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引导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爬楼梯的感觉,从而体会游人的感觉,理解天游峰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天游峰的特点,最后将两段文字整合到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并进一步感受“高”和“险”。)(2)归纳写法:A、这些句子在描写上运用了比喻、夸张、列数据、侧面衬托的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B、我们平常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3)指导朗读。四、课堂总结,设疑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再继续去读课文,不断提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布置作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天游峰的扫路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