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0|新一轮的竞争--中国汽车变速箱市场分析新一轮的竞争--中国汽车变速箱市场分析CSMWorldwide大中华区动力系统预测经理赵俊华【前言】2007年2月14日清晨,底特律正在接受着20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而比这场暴风雪更让底特律沮丧的,是克莱斯勒的窘迫。这个清晨,戴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让克莱斯勒成了这个情人节里最失意的情人。同一天,中国南方的广州,在又一个暖冬中迎接着中国的新年。半月之后,新春降临羊城,传来了JATCO将在广州建立第二座海外自动变速箱厂的消息。至此,三大日本整车制造商已经完成了在中国的汽车动力系统的建设布局。冷热之间,我们隐约看到了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国市场也身居其中。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CSMWorldwide对中国发动机市场的变化已经做过了一些介绍,今天,我们将针对全球变速箱市场,尤其是中国变速箱市场,从技术发展和竞争格局两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全球篇】纵览全球变速箱市场,自动变速箱(AT)在北美市场,CVT在日本市场,手动变速箱在欧洲市场各自占有着主导地位。几年前开始出现的双离合器变速箱(DCT),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市场的格局。而未来几年,全球的轻型车变速箱市场的竞争将在AT,CVT和DCT之间激烈展开。在过去的几年内,依靠欧洲已有的手动变速箱生产设施和条件,双离合器变速箱已经被大批量生产,其自动换档的特性以及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相对于传统4速自动变速箱,其燃油消耗量将降低大约10%)使得其逐渐占据了一部分原有的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市场。作为这项技术的先行者,大众公司已经开始了在全球用双离合器变速箱来取代现有的外购自动变速箱的计划。与此同时,双离合器变速箱的产品种类以及应用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干式双离合器变速箱在未来几年将出现在欧洲市场,而小于150N.M的输入扭矩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双离合器变速箱在欧洲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北美,为了沿袭美国消费者传统上对自动变速箱的偏爱,“三大”依然坚持着对自动变速箱的研究和提高,先进的六速变速箱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四速自动变速箱的设施和基础,而其燃油经济性也将更好(提高大约5%左右)。与此同时,双离合器变速箱也开始引起了“三大”的注意,他们正在寻求外来合作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面对变幻莫测的油价,美国消费者在注重乘驾舒适性的同时,开始前所未有的关心各种可以降低燃油消耗的方法:双离合器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在北美市场上,手动变速箱继续减少,相当部分4速自动变速箱被6速或者更多档位的自动变速箱的逐步取代。日本市场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狭小的国土面积,拥挤的城市交通以及对CVT技术的深入探究使得他们将维持现有的状况:CVT和AT在市场共存。【中国篇】而一直备受瞩目的中国市场将如何选择了?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飞跃,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几个“井喷”之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将从以前的竞争不足阶段逐渐过渡到完全竞争时代。在未来几年,随着广大汽车消费者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汽车消费意识的成熟,尤其是当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了第一辆车后,开始考虑第二辆时,其消费行为将变得理性起来,而市场的竞争将从产品层面的竞争上升到技术层面的竞争。作为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变速箱将会成为消费者在买车时重点考虑因素之一。不同的变速箱技术在带给消费者不同体验的时候,也将影响到整车市场的竞争。由于几乎所有全球整车制造商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竞争成为了一个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缩影,这种列强混战的战火也蔓延到汽车变速箱市场上。全球三大独立自动变速箱生产商均已经杀入中国市场:爱信(AisinAW)在天津的工厂在以CKD方式为一汽丰田的皇冠和锐志配套的同时,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做零部件深加工,为进一步的国产化做准备;采埃孚(ZF)在向中国市场出口自动变速箱多年以后,最终将自动变速箱的生产转移到中国的合资工厂,而且在引入五速自动变速箱的基础上,六速自动变速箱的引进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动作稍慢的JATCO,长期以来受制于母公司日产,在历经两年的考察后,最终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