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的本课程的考试规定为全日制一般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的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详细的考核规定。其中,凡规定“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确识记。凡规定“理解”的内容,所波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有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识别。凡规定“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处理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有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规定: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多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阐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规定理解中文的构造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中文构造的特点,并能通过构造分析识别或理解常用中文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多种常见现象。(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1.中文的形体构造(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中文构造的特点。(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构造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构造相似的汉子予以对的分析。(4)应用: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互相关系。2.中文本义与形体构造的关系(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构造的关系。(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状况(1)理解: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辨别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2)应用: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可以对的辨识。(3)应用: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可以对的辨识。(4)应用: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异体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异体字可以对的辨识。二、词汇部分(一)基本规定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状况。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措施及句中词义的识别措施。识记指定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1)理解: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2)应用:能识别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精确理解文意。2.古今词义的变化(1)应用: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状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波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诗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3)应用: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3.一词多义现象(1)识记: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2)理解: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互相关系。(3)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可以对的分析。(4)应用:能识别常用多义词在详细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4.同义词及其辨析(1)理解: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措施。(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波及的同义词,能简要阐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详细文句中辨别其使用方法。5.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提醒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异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状况可以对的辨识。三、语法部分(一)基本规定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