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题2分,共5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符合题目规定。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习成绩一般的晓丽在县舞蹈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均有自己的精彩。”这表明吴老师关注()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2.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人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A.校本教研的意识B.课程开发的意识C.长善救失的意识D.示范领导的意识3.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劳地从上课讲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当反思的是()A.教学态度B.教学方式C.教学手段D.教学组织形式4.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发生剧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教师应采用的合理措施是()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教育的()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直接性6.为保障教师完毕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备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服务。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简介和推荐多种教学辅导用书和练习辅导用书,从中收取回扣B.提供符合国家安全原则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C.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D.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发明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协助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如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如下8.县级以上()根据需要,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行义务教育。A.教育行政部门B.地方人民政府C.人民政府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9.学生小涛常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B.理解状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有关获得教师资格应当具有的对应学历,说法错误的是()A.获得幼稚园教师资格,应当具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获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获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获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11.班上的一位学生林某,因结交朋友不妥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班主任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采用林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通过,并在当地的《晨报》上刊登。班主任的行为()A.可以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B.体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索C.侵犯了学生的声誉权,不得公开报道学生的负面新闻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增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A.机会公平B.过程公平C.成果公平D.区域公平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A.为人师表B.热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14.马老师公开批评李雷、韩梅梅早恋,导致韩梅梅转学,马老师的这种做法()A.是为学生好B.不妥,应考虑到学生的感受C.不妥,谈恋爱虽然不对,但也不必制止D.不妥,韩梅梅转课时应当制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