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有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与国家统考,一种是参与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稚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拼音早教幼稚园升小学基本韵母(用excel做的)由于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六个月举行教师资格考试,因此还不太理解上六个月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恰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上六个月教师资格考试最终一天报名,不懂得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与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成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诸多,竞争很大,因此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但愿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一样也许知识点略有不一样,不过大体同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假如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提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线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增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主线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在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次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规定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增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和目的,而应当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措施,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目的②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要讨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增进者。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小区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理念②另一方面,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体罚、大声训斥学生,不能羞辱讥笑学生,不能当众批评学生③最终,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⑵在看待教学上,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