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了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二)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人一分钱……”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二十多年。然而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出示课文小字的材料尼克松总统的对外报告和毛泽东主席的反应,分析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其次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对外关系转变的关键。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先秘密地访问中国,到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的表现,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但同时也说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仍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的由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中国是如何冲破这种阻力的?意义何在?”请学生阅读课文78页小字,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总结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非法窃据。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表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