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初步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对比香港被割让与香港回归。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通过对比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到祖国今天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准备〗学生情况分析郫县二中八年级学生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城乡结合部,有的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浓,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承古代史,下启近代史。经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铺垫,学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和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经过暑假后,学生对前面的知识难免有些遗忘。为了便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必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分析第一单元的前言,布置收集材料的任务和课前预习的问题。教具准备1.教师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2.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图”;电影《林则徐》片断。3.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4.根据收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2.林则徐广州禁烟虎门销烟二、中英《南京条约》1.中英鸦片战争2.中英《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赔款: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关税协定――丧失主权三、魏源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资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解决少数学生缺乏资料来源的问题)学生根据资料介绍:1.常见的毒品有哪些?2.毒品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思想教育)一、虎门销烟教师设疑: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这是为什么?学生合作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代表发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设疑: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