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①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有加速结束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②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③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运营、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战争是一场罪恶的战争。重点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一战的性质和影响难点:大战的性质、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具准备课文重点内容及补充内容的CAI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后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的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疯狂扩军备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新课教学(展示思考题,指导学生看书。)一、大战的爆发投影《大战爆发前的巴尔干半岛》图,教师指图解说:这就是直接引起大战爆发的地区——巴尔干半岛。提问:巴尔干为什么成了列强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重要。帝国主义国家出于争夺殖民地分割势力范围的需要,都想争夺、控制这个地区,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巴尔干半岛成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呢?(学生回答:萨拉热窝事件)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事件的情况。(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主张侵占塞尔维亚,他访问萨拉热窝是为了炫耀武力来威胁塞尔维亚,具有明显的挑衅行为,这可激怒了塞尔维亚人。1914年6月28日,当斐迪南夫妇检阅完军事演习,乘车回市政厅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死,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讨论后得出结论: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产生,这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疯狂地扩军备战,必然会导致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只不过是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提问:大战是何时爆发的?谁率先挑起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谁?2.大战开始──德奥挑起战争(1914.7)(板书)德皇威廉二世闻讯后疯狂叫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原本是同盟国的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倒向协约国一方,参加对德奥作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特权,也向德国宣战。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跟随日本参加协约国作战,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二、大战的进程(板书)提问:一战的主要战场在哪儿?有哪几条主要战线?1.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南线(板书)(投影展示《欧洲的三条战线示意图》,请一位学生指图简要介绍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交战国家。)教师强调:在这次大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及英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