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课标内容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关法律的解说。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导入新课一、依法治国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二、《刑法》和《民法通则》《刑法》⑴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⑵1997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民法通则》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实施时间:1987年1月起实施。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村民自治目的对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义:1.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2.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小结1、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