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新课讲授: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中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采取了什么政策?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提问: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其内涵如何?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问并引导认识)1、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提问:到底什么是“一国两制”呢?“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包括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构想,它有无法律效力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国两制”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方针,并已载入宪法。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该构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它将有利于团结台湾、港澳资产阶级在内的港澳台同胞,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与繁荣。“一国两制”构想是没有历史借鉴的,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中国历史、现实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从上可知“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那么在实际运用中到底如何呢?“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却是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以后又以此解决了澳门问题。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师在屏幕上打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示,让学生认知,从而引出香港问题。1、香港的胜利回归注意教材上使用的是“香港回归”一词,为什么要用“回归”字样,而不是用“收复”字样呢?(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强调:这与香港问题的历史有关。(1)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领。(引导学生回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经过,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三个条约内容)时间条约被割或租借领土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对于被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方式占领的香港,如果你作为领导人,将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对于领土问题,一般可以采取武力收回与和平谈判方式收回两种方式,但对香港问题而言,最佳的方式是采取和平谈判方式。中国共产党正是采取了和平谈判方式。(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订提问:为什么说,对香港问题而言,最佳的方式是采取和平谈判方式?(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香港主权的收回,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因为,要解决香港主权问题,必须有一个中、英、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即既要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又要照顾到香港居民的利益,还要让英方能够接受。可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了。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专门就香港问题与邓小平进行了磋商。英方首先提出“三个条约继续有效”的谬论,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词拒绝;接着又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伎俩(有人比喻为"中国当董事长,英国当总经理"),其实质还是保持殖民统治,同样也遭中国政府拒绝;最后提出英国要对香港实行某种程度的"参与",这实际上还是要分享香港的主权,当然还是遭到拒绝。针对英方的言论,邓小平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将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