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二是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我国进入了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同时,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而日本政客近年来不断参拜靖国神社,还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因此,我以此为契合点,同时结合活动课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对本课进行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能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有较强的现实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材收集材料,进行补充;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血染卢沟桥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材处理: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多媒体教学,按大纲规定为1课时。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一广阔平台,本节课教学我还采用①讲述法、②提问法、③图示法、④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引入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紧接着又向华北推进,到了1936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是怎样应对的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导入新课授新课一、血染卢沟桥(一)视频播放《卢沟桥事变》经过提问: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日军为何要进攻卢沟桥呢?2、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是偶然的?还是蓄谋已久的呢?指导学生阅第75页《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3、这次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生答:坚决抵抗)师小结:卢沟桥和附近的一些地方成为中日争夺的主要目标,形势异常严峻,中日双方争夺激烈,两军在卢沟桥形成对峙,在反复争夺卢沟桥的战斗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儿女,战士们甚至直接抡起了大刀,冲入敌群,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让我们回到那个威杀震天,洒满热血的战场。视频播放影片《卢沟桥事变》片断。(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师: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为国捐躯“宁为战死鬼”的英雄人物、事迹。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视频播放佟麟阁、赵登禹英勇事迹活动与探究(教师组织并总结、点评)议一议:上述中国军人的行动和佟麟阁生前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十分激烈,中国军人英勇奋战,但是由于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双方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