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雨果(1802——1885)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纪念碑式浪漫主义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等。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1878年,为了纪念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法国的人道主义斗士、19世纪的精神领袖——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演讲,对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并向全人类发出了正义和良知的大声呼唤。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朗读,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一、阅读准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陨(yǔn)落深邃(suì)蕴涵(hán)睿(ruì)智怜悯(mǐn)恪(kè)尽职守鸠(jiū)灵柩(jiù)媚上欺下弥留之际余晖(huī)鞠(jū)躬诉讼(sòng)嘘(xū)叫2、解释词语1浩瀚无际:形容广大、繁多、没有边际。2兼而有之: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3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怒而发怒。4恪尽职守:能够尽其职责,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5肃然其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6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3、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二、研读探究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5、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2)对象是谁?(3)以何种方式?(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5)结果怎样?明确: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5、结果:胜利。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6、分析“智者”的形象。(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明确:抓住伏尔泰“睿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