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史实。了解祖国大陆自1979年以后,开始推行“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自学历史,抓住知识要点的能力。通过分析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欣赏课本剧,直观学习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天才创造”,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分组知识竞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难点说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天才创造”。教学准备教材分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如何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课文标题是“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内容是讲“一国两制”带来了“统一的历史大潮”。围绕“一国两制”,课文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1)“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天才创造”;(2)“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3)“一国两制”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并且必将实现两岸的统一。香港、澳门回归距今分别只有几年时间。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时都开展了隆重的港澳回归庆祝活动,可谓历史的见证人。所以他们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设立特别行政区等都比较熟悉,只是对“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和被称为“天才创造”不理解,所以,在本教案设计中,有意淡化基本知识点的教学,深化对“一国两制”理论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什么”,而且引导学生“怎样学”,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是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历史课文,抓住知识要点,提高基本的历史阅读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时事资料,提高学生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香港、澳门被殖民者侵占,分别经历了一百多年、四百多年的屈辱,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很好素材,所以在本课学习中,应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贯穿始终。学情分析郫县犀浦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都参加过迎港澳回归庆祝活动,对本课知识点比较熟悉;同时,他们学习课改教材已经一年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比较活,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本教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课程标准有所拔高,同时完全能被学生接受,有利于他们今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课前准备本课采用“一国两制,知识竞赛”的活动课方式学习,课前把全班分成四个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就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表演课本剧《团圆》,全班同学预习课文。教师准备知识竞赛的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阅读课文,善于抓住要点;分析资料,紧扣时代背景。板书设计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欣赏音乐然后回答问题。(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七子之歌——澳门)作词的是谁?(闻一多)你知道“七子”指哪些地方吗?(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大连)这些地方曾被殖民者侵占,闻一多为每一个地方分别写了一首诗,每首诗的末一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首诗合称《七子之歌》。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香港、九龙、澳门、台湾等)现在还有哪里没有回到祖国怀抱?(台湾)我们采用什么政策收回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现在,我们进行有关“一国两制”的知识竞赛,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基础分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