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到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主权问题,分别于哪一年回到祖国怀抱?(1997、7、1、/1999、12、20)采取的是什么政策?(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地方是中国的政权问题,这个地区就是台湾。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2、组织学生交流古代的两岸关系、近代的台湾历史变迁。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知识,试着说明台湾地区的称谓、人员往来、行政管辖等情况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通过台湾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及收复台湾的史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由此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分裂势力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教师就此点拨台湾问题是蒋介石发动内战与大陆政治上长期对立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了不同的方针政策。请根据表格中的历史要素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表格。新中国刚成立时:和平解放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党和政府为何做出由解放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呢?这种大政方针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不愧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更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与时惧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精神。4、为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以及台湾当局做出了哪些努力?1979年大陆停止炮击,呼吁实行”三通”,开始缓和。台湾做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比港澳拥有更多的权力,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允许探亲,开始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5、1992年:“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促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学生阅读,掌握基本史实。6、两岸关系发展中在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利的、不和谐的因素,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向正常方向发展,破坏国家统一,你知道这些不利的因素是什么吗?台独分子针对台毒分子的分裂言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认识八项主张出台的时代背景,认识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具体贯彻和执行。7台独行为同样也受到台湾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往日益密切。两岸日益密切的往来对谁有利?两岸日益密切的往来对两岸都有利,为两岸带来双赢、共赢、互惠互利;和则两利,分则两害。8、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迅速交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中国人),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密切交往的政治基础。总结:通过介绍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的演变以及“和平统一,...